河北出台沿海地区总体规划打造滨海景观
河北出台沿海地区总体规划 打造滨海景观
苗运涛告诉记者,《规划》特别明确提出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并确定了绿色产业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重点等等。
《规划》明确,要“使经济活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努力构建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符合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方向的绿色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要以沿海高速和滨海公路为纽带,促进产业和优质生产要素向滨海地区聚集,重点打造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构建“11县(市、区)、9区、6基地”的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
1山海关区。重点发展船舶修造及配套、铁路器材、风电设备、核电装备、港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
2海港区。重点发展旅游业、港口物流、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玻璃及深加工、粮油食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3北戴河区。重点发展高端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会展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产业。
4抚宁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压延、建材、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5昌黎县。重点发展葡萄酒、商贸流通、海洋经济、特色种植、机械加工、畜禽养殖等产业。
6乐亭县。重点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能源、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
7滦南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与海产品加工、制盐、化工、食品、电子等产业。
8唐海县。重点发展环保设备、装备制造、新材料、港口物流、休闲旅游、商务会展等产业。
9丰南区。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精品陶瓷、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现代物流、观光旅游等产业。
10黄骅市。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港口物流、海水养殖及海产品加工等产业。
11海兴县。重点发展盐化工、临港物流、装备制造、新能源、轻工食品等产业。
1、北戴河新区。重点发展高端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会展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中国北方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2、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数据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着力强化数据产业基地(园)建设,打造中国北方规模蕞大、特色明显的数据产业集群。
3、乐亭新区。重点发展精品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滨海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以河北钢铁集团为龙头,建设精品钢铁深加工产业园;以旭阳化工产业园为龙头,建设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以三一重工乐亭工业园为龙头,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具有2000万吨精品钢生产能力的循环经济型钢铁深加工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及煤化工基地。
4、曹妃甸新区。重点发展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等临港优势产业和电力、海水淡化、新型建材、出口加工等关联配套产业,打造形成年产5000万吨精品钢、4000万吨炼油、400万吨乙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区。
5、丰南沿海工业区。承接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以及京津地区产业辐射,重点发展精品钢铁及深加工、装备制造、精品陶瓷、新型材料、高新技术、精细化工和仓储物流业,形成1000万吨的精品钢生产能力,逐步打造成为中国北方具有影响力的装备制造基地、精品钢铁及深加工基地、精品陶瓷生产集散基地。
6、芦汉新区。其中芦台开发区133平方公里,汉沽管理区1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信息服务外包、高端服务业等。着力打造信息产业园区、玻璃产业园区、特种建材钢品产业园区、自行车产业园区、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唐津经济对接的桥头堡。
7、渤海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湿地旅游等产业,形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临港产业集聚区、北方化工产业基地、河北南部特钢基地、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华北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基地和国际化区域物流中心。
8、冀东北工业聚集区。充分发挥曹妃甸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市提供临港“窗口”和桥头堡,加快工业向沿海转移,推进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及面向曹妃甸工业区和唐山湾生态城开发的配套产业。
9、冀中南工业聚集区。充分发挥渤海新区综合比较优势,为石家庄、衡水、邯郸、邢台、保定、廊坊市及腹地工业向沿海转移提供平台和载体,推进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东西两个片区,东区重点发展石化和重型装备制造业,西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五金制品、轻工、食品等都市型工业。
《规划》提出,要依托区位、港口、产业等优势资源,顺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加速省内产业向沿海地区聚集,重点培育精品钢铁、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高端旅游休闲等六大沿海绿色产业基地。
《规划》中有一篇是“城镇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大力推广世界领先的节能技术、水处理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立完善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按照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沿海城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环境优美、风情独特、休闲宜居的海滨城市带。
沿海城镇体系,主要包括“一带、三中心、三新城(区)、多节点”。
三中心:指唐山、秦皇岛、沧州3个中心城市。
三新城(区):指唐山湾生态城、北戴河新区、黄骅新城3个滨海生态新城(区)。
多节点:指其他县城和小城镇构筑的特色城镇。
《规划》明确要做大做强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大中心城市。同时提出,按照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和港口、港区与港城互动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唐山湾生态城、北戴河新区和黄骅新城。《规划》分别详细列出了三个生态城市的规划指标体系。
(以下为三个生态新城的介绍,据苗院长介绍是比较重要的新闻点,请领导们适当处理----记者注,谢谢!)
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港口城市,京津冀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到2020年,建成人口规模达到40万人的滨海生态示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03平方公里左右。
空间布局:按照港城协同、港城一体发展的思路,规划到2020年形成“一城两区、组团聚合”的空间布局形态。“一城”是指唐山湾生态城;“两区”指以溯河、青龙河、滦南第二泄洪道等自然水系为绿色生态廊道,形成八里滩和柳赞两大城市片区;“组团聚合”是指以绿色生态网络将东西两大城市片区划分为若干城市组团,形成组团式聚合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塑造“田、海、湖、城”一体的滨海生态城市特色。在生态城内规划4.5平方公里的日本生活区,作为中日生态工业园的配套生活基地。
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型高端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低碳为导向,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文化新区,打造滨海生态示范新区和中国蕞高节能标准绿色建筑示范区,打造成为河北沿海重要的增长极。到2020年,新区规划人口规模控制在2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1.8平方公里以内。
空间布局:规划采取分散布局、点状发展的模式,注重各功能区间的生态隔离,形成“一带两区四片多点”的总体空间结构。“一带”指滨海旅游度假带;“两区”指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四片”指4个功能片区,为南戴河片区、中心片区、赤洋口片区和七里海片区;“多点”指规划范围内保留发展的镇区和重点培育的中心村,为乡村地区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同时是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考虑到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及功能定位,应合理控制人口容量,以及建设用地的开发规模与开发强度。
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交通枢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滨海生态示范城市。到2020年,新城规划人口规模控制在5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7.96平方公里左右。
空间布局:采用紧凑集约的布局方式,规划到2020年形成“一核一极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一核”是指黄骅中心城区和南大港;“一极”是指临港工业区和配套生活区;“两组团”分别是南排河组团和海兴组团,形成东西向城镇、产业发展轴和沿津汕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利用湿地、水库、自然保护区等景观生态区,形成生态涵养带。
保护资源治理环境建设“绿廊花海”
在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方面,《规划》分别针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岸线资源等进行了阐述。其中明确提出,唐山重点做好滩涂的利用和改造;沧州重点做好盐碱地、滩涂的利用和改造;秦皇岛重点做好荒草地和山地的利用和改造;积极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建设一批海水淡化工程和海水综合利用基地,远期海水淡化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日。
《规划》提出,要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地表水源保护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调蓄洪区、海岸线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空间管制,严格禁止开发建设项目随意侵占和破坏生态保护区。
按照《规划》,将依托岸线、水系、山脉等自然空间,打造集防风、防浪、游憩、观赏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沿海绿色生态廊道。加强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大力实施“绿廊花海”工程。487公里海岸建设滨海绿廊;沿洋河、石河、滦河、陡河、南排水河、宣惠河建设6条生态绿廊。沿海滨大道、滨海公路、沿海高速公路、高铁、城际轻轨建设生态绿道,重点沿海滨大道建设景观廊道,突出慢行、休闲、旅游功能。
北戴河新区、唐山湾生态城、黄骅新城,沿海11县(市、区)9区全部进行绿化美化,实施花海工程,大幅提升绿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城镇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要达到10平方米以上。曹妃甸新区、北戴河新区、渤海新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11县(市、区)分别建设不少于1个3000亩的城郊森林公园。
到2015年,沿海地区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52292公顷,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30%以上。
《规划》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目标:到2020年,沿海区域主要江河湖泊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监控率达到90%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控率达到100%以上,100%的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90%的主要江河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城镇过境河段水质明显好转,河流蕞小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地下水超采区减少开采量3.0亿立方米。区域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80%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江苏镇江:绿化成为“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
武汉仙桃绿化“一路一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2㎡
北京新增绿地1180公顷 改造公园绿地572公顷
佛山:今年将加快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公园绿地建设
[返回列表]返回顶部返回首页客服电线7-01 09:01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