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钢铁】唐山再发重磅文件!落实废钢退税优惠!优化钢企布局!建立钢铁焦化一体化产业…
日前,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唐山市编制出台《唐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就规划期内(2021-2025年)唐山全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唐山市的龙头产业,钢铁行业在唐山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对此,《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唐山钢铁行业的环保之路,小编整理如下:
聚焦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深化协同减污降碳要求。加快推进在“两高”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选址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两高”行业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
推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重化产业优布局,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高质量承接京津疏解产业。
以曹妃甸等承接平台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的低碳循环建设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产业准入要求。
优化产业布局,严格项目准入,大力提升现代工业文化影响力。
以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减污降碳”为关键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煤炭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等产能。
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充足、扩散条件较好区域布局。对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钢铁企业,持续推动布局优化,促进向沿海、迁安、滦州、迁西(遵化)4 大钢铁片区集聚发展,形成“沿海临港、铁路沿线”的钢铁产业新布局。焦化行业布局随钢铁布局调整而调整,建立钢铁焦化一体化产业。
以钢铁、焦化、铸造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在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减污降碳行动,实施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降碳减污,打造多维度、全覆盖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推动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企业转型为电弧炉短流程企业。
依法对“双超双有高耗能”和产废量超100吨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4、强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升级改造
深化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循环化改造,鼓励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传统制造业集群提升,提高产业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推进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研发应用,在重点行业推广先进、适用的绿色生产技术和装备。
培育打造一批绿色设计示范、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6、大力推动节能低碳环保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环保装备制造业,以首钢环保为依托,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环保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做精做专资源综合利用业,大力发展冶炼渣、尾矿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产业。
大力推进进港、进园、进厂“蕞后一公里”建设,完善集疏港铁路和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网络,提高铁路货物运输能力。
鼓励短距离运输时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
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企业,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或管廊等。
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引导机制,形成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贯通融合的绿色技术创新局面。
3、加快关键科学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推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工艺技术设备绿色创新。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制度,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努力增加生态碳汇,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推动首钢、大唐热电等大型国有企业制定二氧化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减排工程。
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减排创新行动。
开展低碳试点建设,扩大试点范围。
鼓励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
加快工业领域低碳转型。升级钢铁、建材等领域工艺技术,严控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鼓励利用转炉渣等非碳酸盐工业固体废物作为原辅料生产水泥。
推动煤电、钢铁、化工等行业开展二氧化碳减排示范。
在传统行业实施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大项目示范。
3、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加强对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数据报送和配额清缴履约等监督管理,探索开展电力、钢铁等行业重点碳排放单位碳交易潜力分析。
持续深化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成效,实施工艺全流程深度治理,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
加强钢铁、焦化行业CO治理。推进砖瓦、石灰、铸造、耐火材料等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
以工业炉窑综合治理为重点,深化工业氮氧化物减排。
加强化学品生产企业、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等污染源对地表水的环境风险管控。
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推进涉水工业企业全面入园进区。
督促加快完善工业园区配套管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
入网企业污水必须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接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直排水企业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或行业特别排放标准。
1、加强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严格落实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新(改、扩)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施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
推动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固体废物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全面推动废旧物资和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积极推动源头减量,以钢铁、石化、化工、焦化等行业为重点,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年产生危险废物100吨以上的危险废物相关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依法关闭规模小、污染重、危险废物治理难度大的企业。
支持钢铁等产业集中区域,建设除尘灰、油泥油脚、铝灰渣和二次铝灰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
推进智能化视频监控体系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对产生的危险废物回收再利用处置,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豁免管理试点。
推行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
以化工园区、尾矿库、冶炼企业等为重点,健全防范化解突发生态环境事件风险和应急准备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严格新(改、扩)建尾矿库项目环境准入。
开展尾矿库和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环境风险隐患排查评估,建立尾矿库分级分类环境管理制度。
积极推广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鼓励尾矿库企业通过尾矿综合利用减少尾矿堆存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排放尾矿的行为。
开展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实施一批重点行业减排工程,着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考虑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应。
依法依规对重点排污企业开展信用评价,按照“谁评价、谁修复”原则,开展环保信用修复。
制定实施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绿色化升级改造、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公转铁”等政策。
落实废钢铁加工企业增值税退税优惠。
“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与挑战,钢铁企业必须锚定节能环保总目标,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谱写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