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建设奶业强市发展规划》的通知
• 【制定机关】唐山市人民政府 • 【公布日期】2005.02.21 • 【字 号】唐政办函[2005]20 号 • 【施行日期】2005.02.21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建设奶业强市发展 规划》的通知
(唐政办函〔2005〕20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汉沽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 部门:
现将《唐山市建设奶业强市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研究实施意 见,抓好落实。
二 00 五年二月二十一日 唐山市建设奶业强市发展规划 蕞近几年,我市奶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中蕞具活力的一个产业。根 据市委、市政府农业结构调整意见和《河北省发展千万吨奶工程实施规划》,为加 快建设国家级优质奶源基地,打造奶业强市,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 定本规划。 一、我市奶业生产现状 1、生产基础迅速壮大。进入“九五”以来,我市奶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可喜
局面,到 2004 年底统计,全市奶牛存栏 42.7 万头,鲜奶产量 94.3 万吨,“九 五”以来的年递增率分别达 32%和 26.1%,比“八五”末增长 10.4 倍和 8.5 倍。人均占有鲜奶 135 千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 70 千克,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 一。
2、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提高。我市现有奶牛养殖户 12 万户,占总农户数的 7.5%,其中存栏 5 头以上的奶牛专业场户 9800 个,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场 57 个, 专业村 270 个,养殖小区 90 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了 35%。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全市现有较大规模的乳品加工企业 14 家,日 处理鲜奶能力达到 1 500 吨,2003 年实际生产奶粉 2.2 万吨,液态奶 1 1 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 5.5 亿元,利税 4800 万元,带动近 10 万个农户靠养牛致富。2003 年以来,蒙牛、三元、恒康、三鹿等大型企业集团陆续落户我市,新开工建设乳品 加工企业 6 家,总投资 12 亿多元,到 2005 年,我市将新增日处理鲜奶能力 2300 吨,带动奶牛养殖持续、快速发展。
4、奶业特色经济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市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分类 指导,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逐步调整畜牧业生产区域 布局。依托优势,在丰润、滦南、滦县、丰南、开平、芦台、汉沽等七个县区建成 了环城市周围的奶牛养殖经济区,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分别占全市的 78%和 77%,奶牛养殖区域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5、奶牛养殖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市奶牛养殖业市年纯收入 可达 11 亿元,农民人均 220 元。
二、建设奶业强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自然及地理条件优越,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我市位于冀东平原,素有“冀 东粮仓”之称,年产粮食 250 万吨以上,各种饼粕糟渣近百万吨,农作物秸秆 300 多万吨。境内公路、铁路网密布,交通发达,又近邻京津两大市场,鲜奶的生产和
销售都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二是服务网络健全。全市现有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 327 个,从业人员 2000
多名,村级畜牧技术员近 3000 名,疫病防治网络比较健全,人员素质较高。具有 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奶业生产典型,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三是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市城镇人均年消费鲜奶量不足 20 千克,远远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00 千克,农村就更低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 对奶制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自 1999 年以来,出现全国性的奶源紧张,尤其 是优质奶缺口更大,“三元”、“光明”、“三鹿”、“伊利”、“蒙牛”等生产 和在建企业对鲜奶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使鲜奶价格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奶业发展 前景广阔。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大。近几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奶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要象抓四大兴市工程那样突出抓好奶业的发展,把乳品 产业真正做大、做优、做强”的工作思路。明确养殖占地视同农业占地,每年的农 业产业化资金都重点投放奶业。各县区在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奶牛场(小区)建 设、冷配改良、机械化挤奶厅建设、秸秆青贮等方面也都出台了具体扶持政策。
我市的奶业发展步子虽然很快,但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 一是奶牛的良种繁育体系还不健全。标准化改良站点建设、优质细管冻精推广等环 节滞后于生产的发展,高产奶牛数量少;二是饲养管理粗放,饲草饲料结构不合 理。主要是缺少优质青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三是分散饲养仍占主体,农民组织化 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细菌超标、蛋白含量低的低质鲜奶相对过剩;四是一部分 龙头企业的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且品种数量少,不利于市场竞争;五是市场开拓
力度不够,城乡居民对鲜奶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 三、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建设奶业强市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
益为核心,规模养殖为重点,发展势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养殖加工并重,改良品种 与科学养殖并重,建设“四大体系”(奶牛良种繁盲、疫病防治、质量监控、技术 创新与培训),种草和饲料作物与奶牛养殖业同步发展,发展规模养殖场户与养牛 标准化相结合,积极推进奶业产业化进程,争取到 20l 5 年,建成全国奶业强市。
2、发展目标 到 2008 年: --全市奶牛存栏达到 60 万头,年产鲜奶 170 万吨,占全省总量的 30%和 34%,年递增率分别达到 11.4%和 19.3%;规模养殖比例达到 50%。 --成母牛年均产奶量达到 5 吨,机械化挤奶率达到 60%。 --发展人工种草 20 万亩,饲料作物 30 万亩,青贮秸秆 150 万吨。 --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 4000 吨。 --奶业产值达到 40 亿元,农民人均奶业纯收入达到 400 元。 --基本建成奶产业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质量监控、加工销售、技术推广等 基础服务体系。 到 2015 年: --奶牛存栏达到 100 万头,年产鲜奶 350 万吨,占全省总量的 35%,年递增 7.5%和 10.9%;规模养殖比例达到 80%。 --成母牛年均产奶量达到 6 吨,机械化挤奶率达到 80%。 --人工种草 30 万亩,饲料作物 50 万亩,青贮秸秆 300 万吨。 --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 8000 吨。 --奶业产值达到 75 亿元,农民人均奶业纯收入达到 700 元。 --建成完善的奶产业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质量监控、加工销售、技术推广等 基础服务体系。 3、生产布局:
2008 年,以丰润为重点,涉及滦南、丰南、滦县、开平、芦台、汉沽等 7 县 区,建设奶业特色经济区。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加快小型乳品加工企业的改组、改 造、兼并,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标准化奶牛生产小区 200 个,存栏百头以上规 模的奶牛场 300 个,专业村 400 个,机械化挤奶厅达到 500 个。
2015 年,奶业特色经济区扩大到乐亭、迂安、遵化、玉田,建设标准化奶业 小区 500 个,存栏百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 500 个,专业村 500 个,机械化挤奶厅达 到 1000 个。
四、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技术创新,促进奶产业的整体优化升级 (1)加快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建设奶牛良繁中心。2005 年,把丰润 爱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成唐山市奶牛良种繁育中心。以其为核心,到 2008 年, 陆续建设丰南、芦台、滦县、遵化、滦南 5 个奶牛良种繁育中心,依托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加快推广奶牛胚胎移植、切割、性控等生物工程技术成果,借腹怀胎, 提高良种奶牛繁育速度。二是规范配种站点建设,合理布点,设备配套,并实施全 市统一供精,严把冻精质量关,确保父系优质、高产,并定期更换。到 2008 年, 建成 300 个标准化牛改站点。三是在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级“奶牛体细胞 克隆技术中心”,加快克隆牛繁殖技术研究。 四是要搞好现有奶牛的良种登记,组建唐山市高产奶牛群体,实施选种选配, 建立档案,推广电子身份证,确保改良效果。 五是建设滦南、乐亭两个进口奶牛隔离场,积极引进国外优种奶牛,改良当地 牛。 (2)加快饲草饲料体系建设。继续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牧草 和饲料玉米。加快推广玉米全株青贮和添加剂青贮技术,推广秸秆压块饲料,抓典 型,搞示范,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3)坚持质量标准,提高管理水平。认真贯彻 “乳与乳制品”国家标准,抓 紧制订我市的奶牛生产综合标准。从品种、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到挤奶、化验、 贮藏、运输,直至各类乳制品的生产都要有规范,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严格按照标 准组织生产,加快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到 2008 年,全市百头以上规 模的奶牛场、小区都要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建立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 体系,积极进行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工作。到 2008 年,乳品企业要全部通过 IS09000、HACCP 标准体系认证,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制创新、加快推进奶业产业化进程 重点是要抓好“五个结合”。一是在乳品企业建设上,坚持独资与股份制相结 合。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千方百计吸引名牌企业落户唐山。二是小型乳品加工企 业与国内名牌企业的结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组、改造、改制、兼并,依托名牌 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组建大型奶业集团,积极开发高档配方奶粉、奶酪、奶 片、奶油等新产品,全力打造自己的名牌。到 2008 年,全市完成对中小乳品企业 的改革。三是规模养殖场户与大的乳品企业集团相结合,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连接机 制。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建设稳固的优质奶源基地。四是规模大场户与散养户 的结合。各级政府要从资金、政策、技术、信息等多方面扶持大户,实施大户带散 户,为散户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全方位的服务,共同发展、致富。五是“统分结 合”。一些有实力的集体单位充分发挥“统”的功能,建设高标准的统分结合养殖 小区,创新机制,增强小区管理上的活力,使小区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同 时,要进一步探索奶农合作的其它有效形式,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奶农组织起来, 共同面对市场。此外,为加快推进奶业产业化,还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争取引进 国际化的大型奶业集团,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商品草种植和秸秆青贮的商品化,通过灵活的流转机制把土地向种植饲料 大户及种草大户转移,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以分散饲养为主的奶牛养殖
专业村,可以组织发动有条件的户、单位或村集体统一搞商品青贮,方便农民,降 低成本。有条件的县可以积极推广机械化青贮,以加快青贮工作商品化的步伐。要 搞好奶业生产环境保护。科学选择奶牛养殖基地,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降低成 本,减少污染。
3、服务创新,为奶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名牌企业到唐山落户, 鼓励竞争;建小区、发展大户占地要视同农业用地;通过金融和税收等方式,鼓 励、引导奶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有条件的县可以对农民购买优种牛、小区建 设、龙头企业建设等给予贷款贴息;鼓励多种所有制成分参与奶业发展,为生产 者、经营者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理顺价格关系,加强鲜奶质量检测,实行优质优 价;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到奶业生产头部线搞服务,并把服务的时 间、业绩与职称评聘、晋升挂钩;建立奶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积极推广奶牛保险 工作。 (2)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奶牛良繁体系建设、养殖 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等,财政资金要重点予以倾斜,有 条件的县可以建立奶业发展风险基金。鼓励工商资本和有实力的大户向奶业转移。 积极扩大农村小额信贷规模,简化手续,方便农民,为养牛户提供必要的支持。 (3)搞好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外专家的 联系,引人才,引技术,搞培训。加快建设市级奶牛疾病监测预报控制中心,争取 今年完成。同时总结推广养殖大户的经验,把他们的饲养、管理、防疫灭病等技术 传授给广大养殖户。 (4)加强对奶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奶业的宏观指导,实 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和统一协调。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吸收发改 委、农办、畜牧、财政、科技、质监、农开办、土地、农行、工商、税务等部门负
责人参加的“唐山市奶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研究奶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理顺 管理体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奶业重点县也要建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制订规划, 搞好服务,指导、协调奶业生产。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