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软环境铸就发展硬实力——省自然资源厅深化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纪略
今日,《中国自然资源报》二版头条关注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经验——
优化营商环境为的是促发展,促发展就要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聚焦土地资源利用、海洋资源保障、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坚持快审批、强保障、优管理,持续深化改革,着力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盯重点环节,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
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作用,省自然资源厅紧盯项目用地预审、计划指标配置等资源保障重点环节,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积极保障用地用海需求。
★土地要素应保尽保。聚焦增发国债、重大基础设施、省市重点项目,省自然资源厅持续发挥省级用地保障协调机制作用,制定用地保障工作方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联络员调度会。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配置计划指标,统筹使用新增建设用地。2024年以来,全省盘活批而未供土地26万亩,多渠道保障了重大基础设施和省市重点项目等用地需求。
★矿产管理提质增效。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一矿一档案五级用户管理体系,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精细化管理。截至目前,构建起部、省、市、县四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矿业权人的“4+1”用户体系,涵盖了从矿产地、探矿权、采矿权到矿山闭坑时间线的一矿一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用户管理模式,实现了矿产资源储量权属信息、数据变化、时空位置、管理依据有机统一,储量数据信息变更可追溯、可对比、可呈现。
★项目用海应批尽批。省自然资源厅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压时限、快审批,大力推行用海审批全流程网办。加快历史遗留围填海区域项目用海手续办理,深入实施将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和非经营性国债项目用海用岛审批权限下放到设区市政府等措施,助力用海项目投产提速。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批准用海项目172个,新增确权用海面积4879公顷,涉及投资额555亿元。中央煤炭储备基地曹妃甸项目、唐山大金风电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用海需求得到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助企惠企服务效能
省自然资源厅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狠抓主动服务和精准服务,强化惠企政策落实,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服务效能能优尽优。省自然资源厅建立走访服务机制,与项目单位一对一做好跟踪服务,精准指导用地组卷报批,全面提升用地组卷质量。实施用地组卷报批进展台账管理,实行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全省熟地清单一张图,便于用地主体更加全面了解可用地块信息。汇聚各类用地政策、土地优惠政策,推动土地资源、政策红利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对接。
★审批效率能快尽快。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省自然资源厅鼓励企业同步办理规划许可用地手续,明确对于市政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在不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可在土地供应前,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及土地使用标准核提规划条件,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按程序纳入供地方案,实行带方案供应。全省各地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办理。张家口市宣化区施行虚拟审批,将原来需要2~3个月完成的审批事项压缩至21天。
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省自然资源厅坚持服务创新提高群众便利度、政策创新强化要素保障、模式创新推进典型带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深化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紧密结合项目产业类型、生产经营周期等因素,省自然资源厅不断健全工业用地供应政策体系,灵活运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方式,深入推进各类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将单个项目评整合为区域整体评,变企业付费评为政府买单评,缩短项目落地建设时间。同时,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支持以工业为主的单宗用地,兼容仓储、物流、研发、办公、文旅、商业等混合用途。2024年以来,全省工业用地供应2100余宗、面积9万余亩。其中,以标准地出让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占比达81%。
★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完善不动产登记“冀时登”功能,基本建成全省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库,签发生成不动产登记证照1665万余件。推行“京津冀+晋蒙”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跨省通办,累计办理跨省业务1025件。指导各地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并联办理等措施,优化土地供应、竣工验收备案、缴税、地籍调查等业务流程,常态化开展“交地(房)即交证”,助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省自然资源厅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创新,将16项委托测绘事项优化整合为3项。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和定州市、辛集市、雄安新区建设了“多测合一”管理系统平台,实施“多测合一”项目1000余个,测绘成本平均降低20%,测绘服务效率提高30%。同时,加快实景三维河北建设,积极推动河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107个北斗三号省级卫星导航定位基站,设立3446个国家级测量标志,服务支撑800多个专业应用系统。
★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2024年以来,全省21个试点县(市、区)紧紧围绕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体系,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权能实现形式,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在入市管理、收益分配、金融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成果。其中,邢台威县、沧州任丘典型经验做法入选2023年度全国35个入市试点典型示范案例。截至目前,河北全省累计入市交易土地219宗、面积3598亩,成交金额6.73亿元,有效增强了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能力,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振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